![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113013564735.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UwMTMzOTg2OTA=,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市面上充斥着很多心理学书籍,比如《心理学教你一眼看穿别人》《让你快速了解别人的心理学》等等。其实这些心理学书籍表现出来的是伪心理,不是真正的心理学。
  • 之前微博上流行一个段子,一起来看看你的专业毕业后都能干些啥?心理学专业下面的为算命先生的图,在让人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心理学的不理解。一直以来心理学在大众眼中都是比较神秘的学科,一些本与心理学无关的东西如玄学,卜算等都掺杂在心理学科里。
  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可以描述、解释和控制行为,并有效地预测将要发生的行为。
  2. 什么是伪心理学?
      而伪心理学是那些貌似心理学,但没有任何事实根据,试图解释人类行为的各种虚的、违背科学概念与方法的体系。
      我认为心理学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可证伪性与可重复性。
  3. 为什么大众对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界线十分模糊?
  • 相信学习心理学专业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别人问到你的专业时,你说是心理学,他们都会发出惊讶的声音,会觉得很神奇也很好奇。
  • 心理学在科学领域中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它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学科,如物理学等等。
    传统的科学学科有足够充分的理论基础,而且它们研究的对象是实际的物质以及原理。
  • 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精神世界,因此大众对于心理学的印象大多是神秘的,捉摸不透的。
  • 另外,不同于传统科学学科,心理学的分支流派有很多,而且相互之间的理论并不一致,不过学到最后,你会发现各个理论学派间是互通的。机能主义 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
  • 心理学的理论与传统科学学科不同,它是可能性的问题而且并没有100%的适用性,但伪心理学往往是确定性的理论,给出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 除此之外,大众对心理学的了解主要都是通过媒体,如电影、电视剧、书籍等间接途径。
  • 的确大众媒体是个很好的传播途径,而且也能引起大家对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关注,但或许他们对心理学科的认识不足或是需要噱头,需要收视率等等,这些作品会让大众产生错误的印象。
  • 记得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我们老师几乎都说过,市面上那些所谓很畅销的心理学书籍很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心理学书籍,但这些“伪心理学”书籍却往往比真正科学的心理学书籍要受欢迎得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判别心理学与伪心理学?

  •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伪心理学。
  • 伪心理学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是由于它满足了大众的部分欲望,有市场价值。
  • 例如,有人希望有东西来帮助Ta走出现在困境或是给予Ta精神寄托,而且人都有窥探癖,内心渴望窥探别人的隐私,也就是说我们都想有看穿别人的能力,“感觉能够控制环境”这只是一种安全感,你很可能为了获得安全感而盲目的相信各种伪心理学。
  • 其次,我们都要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权威专家。
  • 想真正的学习了解心理学,要对心理学有个基本的认识,譬如阅读心理学的入门书籍等等,而不是去看那些打着心理学旗号的伪心理学。
  • 通过正规科学的渠道去获取知识,例如得到认可的期刊,或是经过同行认证推荐的书籍。
  • 另外,对于任何理论,文章,观点,我们不能一味相信,我们都要有批判性的精神。
  • 科学是一个不断积累新资料,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过程。
  • 最后,要时刻记住心理学的可证伪性与可重复性。
  •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一个理论没有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它多半是没有任何科学价值的,也不属于科学。
  • 本身就没有标准,一开始是对自己关于心理学的反思,而现在是希望心理学能得到正确认识,要认识心理学,就会引出什么才是心理学了,那么这什么是心理学就会回到他所认识的心理学上了!支持楼主的分析,就是太折磨人了,绕了不知道是什么路
  • 伪心理学的理论多半是不可证伪的,无论你怎么质疑它都能自圆其说。
  • 而可重复性就是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人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
  • 伪心理学的理论是不能被重复的,它只是利用巴纳姆效应 (越是使用空泛、笼统的语言描绘他人的情况,就越能让其感到这些描述是准确的)来使大众相信他们的观点。
  • 其实看待心理学与伪心理学是对待科学的态度问题,不要让伪心理学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判断,如“不要和XX座的人谈恋爱”、“X型血的人性格敏感”、“XX 座与XX座性格不合”等等,甚至给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 学习心理咨询,除了多知道一些心理学的理论之外,心理学还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自己。比如心态,比如自我意识等等。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心理咨询到底教会了我什么呢?

倾听

  • 你没有看错,第一点居然就是如此简单。或许大家会有疑问,倾听谁不会啊?咱不是从生下来就会听了么?
  • 听确实很简单,但是做好倾听却没有那么简单。大家有多久没有好好听别人说一些话,而且不带任何评价,不想要去改造他人,而是真正地倾听他人,去理解对方来自内心深处的思想呢。  
  • 是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我为中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不愿意去真心倾听别人生活中的小乐趣和小烦恼,或者是看上去在听,实际上却在想着自己的事情。我以前就是这样,为什么我要去了解别人呢?别人了解我不是更好么?所以聊天的时候,总是没耐心去听完别人说的话和内心的意思,而是急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 但自从我学习并成为一个业余的心理咨询师以后,倾听从一项功课,变成了一项技能,而倾听不仅帮助我建立和谐的咨访关系,也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不管是认识新朋友,还是跟老朋友的联系,感觉自己都非常游刃有余,就这样跟以前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的自己说拜拜咯。
  • 自我诚实
  • 在我之前发了一篇博客——“为什么我能够坚持习惯培养”以后,就经常有小伙伴来询问:“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你是怎么控制住的?”“我就是没有时间看书,你怎么有时间的?” 
  • 这样的问题一秒就能破,如果你一天不玩手机,给你一万块钱,你控制的住么?如果给你一万块钱让你看一个小时的书,你有时间么?
  • 当然大家不是在存心欺骗自己,只是习惯了找借口后,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动机和能力。
  • 在做一个决定之前,我都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去做,愿不愿意承担成长带来的痛苦,愿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如果不愿意,那就接受不改变带来的结果,因为没有人能够逼着我优秀,除了我自己。 
  •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排队的时候被踩了一脚,你会感觉怎么样?大部分人会很生气吧。
  • 但如果踩脚的人是一个瞎子呢?或许就不那么生气了。
  • 更进一步,如果对方告诉你,他们是在做一个试验,踩你一脚给你一百块钱,这时候你的感觉怎么样?反正如果是我,我会把脚凑上去让他多踩踩。 
  • 内心格局
  • 从前的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即使会看书、看小说,最后也会将感情套入自己身上,然后自怨自艾。
    而心理咨询,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普通。原来我不是唯一一个自卑的人,原来我不是为唯一一个失恋的人,原来我不是唯一一个痛苦的人……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相似或者不同的问题,在学习、家庭、事业、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大家都有,或者曾经都有过问题。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以前,遇到一个问题,总觉得天都要塌下来,而现在,把遇到问题当成是人生常态,心态也就淡定了,不去后悔和懊恼,而是解决与改进。让我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生活,朝着目标,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前进,而不再为生活琐事而终日烦恼。这种感觉,带给我前所未有的豁达开朗、轻松自在。
  • 小结
  • 心理咨询给我带来的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带给我心灵上的成长,身心灵的一体。站在心理学各个巨人的肩膀上,无疑让我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生活更加幸福。
    能够每天都很平静很开心的人,并不是生活中没有曲折,而是不被眼前问题所困,不求事事完美,懂得在曲折中前进的智慧,积极主动地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 当然这样的变化却也不一定只能通过心理咨询来领悟。我相信任何热爱生命并主动投入其中的人,最终都会领悟生命的真谛。
    一位时尚杂志的编辑总监(叫她Miss九吧)因为两性关系和职业倦怠,经常找我喝咖啡。作为好友,我当然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最终,我给了她一个建议,去做一个比较长程的精神分析治疗。转过年来,春暖花开再见她,早已经从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里跳出来,活了。我能够感觉到,那种光彩照人和花枝乱颤的自由与风情,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而不是装的。连带的,竟然人也瘦了。“有个段子,说有一种工伤,是肥胖。”她说,“我好了,没有理由再用胖来防御了。”
  • 心理学经过从事心理行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机构的不断努力,已经广泛的被人接受,像Miss九这样去接受心理治疗并获益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不再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精神病的人。即使还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师能一眼看透对方,但没关系,我们正在一步步的向前走。
    也许你只想治标,心理治疗却可以治本
  • 来访者的这种状态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一个方面。心理困扰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淤积的情绪,也就是通常说的压抑,这些情绪由于不能得到正常的表达和梳理,就以各种症状的方式曲折地宣泄出来,常见的比如抑郁、焦虑、恐惧等,时间一长,当事人的注意力就完全被这些症状吸引,反而忘记了引发这些症状的原本的情绪,只希望赶快把症状消除。但这就如同清理杂草只把露出地面的茎叶割掉一样,一旦条件适合它又会长出来。

心理咨询帮你找回自我探索的好奇心

  • 在每个人的经历中,有些事情即便在过去很长时间之后回想起来依然很痛苦,比如创伤。但更多的情况下,妨碍一个人进行内心探索的并不完全是这种痛苦的重现,而是内在的好奇心在成长的早期就被禁锢了。
    英国精神分析师克莱因在她的文章中讲到过这种情形:
  • 当很小的孩子对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感到很好奇、并向父母追问时,如果父母为此而窘迫,觉得难以启齿,进而打断并严厉禁止孩子问这类问题,孩子的好奇心就会遭到抑制。
    如果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从小就受到抑制,那么他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得被动、倦怠,缺乏进取心,因为知识是一个引发好奇并需要持续探索的过程,而在他内心深处,潜在的禁忌让他犹豫不决,为了避免因触犯禁忌引起的不安而难以深入。
  •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成年人来说,心理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启动对自身的探索的过程。从和成人来访者的工作中我们知道,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早期的成长中营造一个适宜的氛围,就能让孩子保留他的好奇和想象,培养起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气和能力。
    你为什么不给我开药
  • 大体来说,心理治疗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来访者呈现他在某个方面的困扰,治疗师从来访者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经历入手,协助他不断探索隐藏在这些纷纭繁复的现象背后的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冲突,找到引起当前困扰的真正原因。
  • 二十多年前,来访者完全无法理解心理医生不开药怎么治病,现在这个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还是有些来访者坚持要心理治疗师告诉他具体怎么做,否则就无所适从并认为治疗没有任何效果。他们认为,做心理治疗就像普通看医生一样,只有得到明确的诊断并拿到一堆药,心里才踏实。
    所以,我们得慢慢知道,心理咨询师不会给来访者明确的答案,心理咨询只是帮助你探索自己,帮助你做决定。
  •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这两种身份的相似性很容易让人混淆,其实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面对的人群不同,需要的专业资质也不同。
    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获取卫生部“心理治疗师”认证的精神科医生也不太合适进行没有药物介入的心理治疗。
  • 了解到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不同之后,就可以很快的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了,目前一般咨询机构中心理咨询师较多,而医院的心理咨询和精神病科中则心理治疗师比较多。
  • 当一个人对目前的状况不明确的时候,很容易往坏的方面想。比如妈妈找不到孩子,往往会联想到孩子被拐走或者其他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黑箱心理效应。
    - 童年是不是”根源”,我不清楚。是不是“标签”我也不知道。 但我清楚一点,当你出生时一片空白,所有的东西都是后天学来,可如果这时候你的家庭没有教你什么是爱,没有让你感受到安全感,没有信任。 这些东西,你从哪里可以再学过来。幸运的会有会有,但在无比漫长的空白期,人会扭曲成什么样
  • 人生可以有无数的借口,区别只是,有的借口骗不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的,而有的自己想摆脱都摆脱不了。我不认为这是逃避,而是真正的无力解决。因为那些解决的当时没人教我。而我一个人学不会。 或许也并不想学会,为啥呢,大概我缺少是最初对生命的热爱,其实都无所谓的
    爱恋谁,都是爱恋自己。这句话是恰到好处形容人的自私性的。人的自私性是指为自己想得最多,做得最多。但难道不是吗?如果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你会关心其它人吗?喜欢一个人,不是喜欢那个人的特点,那只是表象,只是那个人的特点刚好符合你的需求而已,所以你是自私的。你不能理解的事情,你把它视为荒唐,但那不是荒唐,只是它在你的认知里,你没见过而已。
  • 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内心接受认同自己的时候,就是成功的。我不想用(如果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为没有绝对的缺点和缺点,客观的说,优点和缺点是基于当前环境所说,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优点可以转化为缺点,我们所认为的优缺点,是在我们认知里的主观感受,是具有一定定向的片面的甚至极端的由我们所处环境所给我们的回馈体验。
  • 就性格来说,你会用外向和内向来对你分类定义吗?我们从小就被这种概念给归类了,应该是被绑架了。就我听过的,(外向的意思,是指话多,爱运动,交际大大咧咧的。内向是话少的,不爱活动的。)括号里的话请在你的认知里画叉。人的性格可不只一种,每个人各有其性格,各有其气质,各有其表,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的性格,是从出生开始,由环境决定的认知模式。每个人经历的事都不一样,所以才说人各具其性,各有其存在意义。
  • 如果人无意识,就如丛林野兽也,只为己存,不为他存。人有意识,亦能分善恶美丑也,既为己存,也为他想,故人类成地球数量最多物种矣。
    心理学在探讨童年对人生总体格局的影响时,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方法来消除或者减轻这种影响。而不是只会冠冕堂皇的说原因,让那些本已有心理创伤的人更加相信命运而无改变的斗志。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望斟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前看了好多有关心理学的书,还有各种心理学定律之类,甚至专门拿了个本子记下来。但是后来再看看好像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我仍旧有一大堆想做而不愿立刻行动的事。我仍旧接受不了自己的缺点与失败,逃避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心理学的一大堆分类和各种名词,而是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吧。

人生从来没有过必然,科学从本质上是某种“预言术”,强行把这种必然套在偶然上,只会出现非普适性论断。然后人们或多或少的再受这种结论所引导,加固这种理论的根基。自人类从猿进化以来,这种引导就已经存在了。近年来物质条件的不断被满足,人们开始追逐精神文明的构筑。这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危机。

  • 我并非说心理学不好,也并非说心理学没用,更不会反对心理学,是你们对人性的了解实在太片面了,没有任何的东西能够以一盖万,也不可能以万盖全。任何的事物都有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但是,你们否决了中国的千万年传承这就是错误。
  • 研究心理学是不允许有信仰存在的,难道心理学就不是对这门学科的信仰?
    我相信科学,但是现实中我身边非常多的人对宗教是很信仰的。我常常觉得他们的信仰是偏离的,因为不科学。难道我对科学的信仰就不偏吗?
    心理学从来没有说站在一个制高点去批判或者以偏概全,即便是国家一级心里咨询师也是需要不断进修的,而且不知道你了解的是哪里的心理学,从现有的心理咨询师标准来看从来没有禁止信仰,其他研究心里的我就不知道了
  • 当心理学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不再有名利价值,它将什么都不是。
    只不过是人类的探寻.好奇心理而已。因为心理学同样无法解释死后和灵魂,世界上也不存在21克的灵魂重量。
    请不要给心理学披上高尚典雅的外衣,去抨击其他。要相信,存在既是合理。
    -换位思考,假如没有心理学会怎么样?满世界的疯子,没人能解释为什么,你能治疗。天天楼顶都有跳楼的,大家都习以为常。对于自己种种的行为都是应该的,各种变态凶杀案是不可理解的,永远理解不了,为什么还有人会是同性恋、有特定事物恐惧症,精神分裂,抑郁症,恋尸癖,恋物癖,·这些人都是怪
    物以竞争适者生存,哪里来的对错是非?
    人性人心,是永恒的课题